中西方古代说辩学比较--记半杯清茶社又一次精彩的讲座
吕行教授在讲座中
2021年4月10日(周六)晚,半杯清茶社邀请德堡大学(DePaul University)荣退教授吕行博士,举办“古希腊和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说辩学/修辞学(Rhetoric)比较”讲座。Rhetoric作为一门学科,在欧美国家有着相当长的历史。其发展已经相当成熟。但对于我们这些从中国来的学人,对于这门学科却知之不多。
对于Rhetoric这一概念,吕行教授给出的定义是:Rhetoric是一门有效地使用象征性符号,包括话语、图像以及其他表达形式,来影响他人认知,改变他人态度和行为的学问。在吕行的专著《Rhetoric in Ancient China》(1998年)问世之前,欧美国家还没有一本非西方Rhetoric历史研究的著作。吕行的研究开了非西方文化中Rhetoric研究的先河。而在此之后的非西方Rhetoric的研究,基本都采用了吕行教授的母语文本研究方法。为此,吕行教授曾获得Rhetoric学科的杰出科研奖。
吕行向听众介绍,Rhetoric在古希腊最初是由一批被称为“智者”的学者在雅典提出,并付诸于政治、法律、宗教和文学等各个领域实践的。这批智者注重Rhetoric的实际效用,例如诉讼辩词的写作和法庭辩论、政治演讲、社会礼仪活动上的演说等等。他们开班授徒,以其服务收取费用。他们把Rhetoric 当作被利益驱动,以“赢”为目标的工具。而哲学家苏格拉底和柏拉图高举伦理、理念和正义的旗帜,声称Rhetoric的目的在于发现真理、传播善良和启发思辨能力。吕行分别介绍了智者的代表人物Protagoras、Gorgias、Aspasia(女)和Isocrates。以及“西方三圣”的Rhetoric理念对智者Rhetoric中实用主义指导思想的批评、挑战和颠覆。
几乎在古希腊智者出现的同一时代,中国的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氛围中,“名家”出现。名家的代表人物邓析、惠施和公孙龙等,博闻强记、能言善辩。他们在哲学上推崇真理的相对性,认为同一件事情往往有正反“两可”之说。因此,辩论的技巧就显得很重要,例如根据情形和对象采取不同的说服策略,在言辞中加入比喻和类推等方法。同样,中国的古代哲人孔子、庄子和荀子等也对名家混淆是非的立场和方法提出了批评。
比较古希腊智者和中国春秋战国时的名家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例如,他们都讲究说辩中的技巧,但其强调各有不同。智者认为思路和语言的清晰、对情感的诉求至关重要。名家则重视旁征博引,名实相符。他们在根据对象选择说服的不同方法方面是一致的。但是,名家缺少智者有关情感诉求的理论。值得我们深思的是: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智者的批评,将西方的Rhetoric引向教育民众、探索真理和维护正义的方向。而孔子、荀子等中国古代哲人对名家的批评,却没有导致Rhetoric在学术上发展。
吕行教授的专著《名辩》
在吕行教授演讲结束后,听众提出许多问题。讨论非常热烈。这些问题中,既有关于中国古代Rhetoric,如史册中的案例,佛教的影响;也有对现代中国政治生活中Rhetoric特征和功能的探讨,诸如文革语言、意识形态挂帅和外交谈判;还有Rhetoric同西方现代哲学,如现象学、语义哲学和分析哲学的关系等。听众对于中西方的比较尤其感兴趣,例如社会环境和需求对古希腊和古代中国Rhetoric发展的影响,以及为什么在“西方三圣”之后,西方的Rhetoric注重逻辑、理念、伦理等形而上的原则,而中国却没有把说辩学系统化和理论化,并纳入教学中。对于各种各样的提问,吕教授都给予了从容不迫,通俗易懂的解答。
吕教授的讲座激起听众极大的兴趣。讲座结束后大家余兴未散。半杯资深会员季肇瑾夜不能寐,深夜赋诗一首,抒发了她的感怀。第二天,半杯会员在半杯微信群里继续就日前讲座的内容,展开深具哲思和启发性的讨论和交流。
如不能观看Youtube录像, 可点击直接链接
(文 之微 录像 正心)
半杯清茶社微信公众号ID是:banbeiqingchashe,你可以在微信中搜索加关注;也可以扫描下列二维码加关注。以后你会在第一时间自动得到内容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