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杯清茶社

走进文学创作的天地 -- 记鸟歌在半杯清茶社的讲座


鸟歌在回答现场听众提问

有人说,每一个文学爱好者都持有一本进入一个美好国度的护照。 2013年4月20日下午,半杯清茶社在马里兰洛克威尔图书馆举办文学讲座,组织了进入文学王国的一次"深度游"。 担任主讲的诗人和小说家鸟歌(姚毅)便是文学王国的主人之一。 他从青少年时代起便辛勤耕耘于文学的天地,几十年来创作了数千首诗歌,写过短篇,中篇和长篇小说,可谓硕果累累。 这一次,他演讲的题目是"短篇小说的创作与欣赏"。 4月20日这一天有好几个华府华人社团组织活动,但半杯清茶社的讲座上仍然座无虚席,晚来的听众只能站着聆听了。

鸟歌的讲座内容包括:中国短篇小说的创作现状,短篇小说的结构特点,小说创作中的情节构思和人物刻画,短篇小说的语言特点以及方言在小说中的运用。 他把重点放在短篇小说的结构特点和短篇小说中的情节构思与人物刻画上。

鸟歌认为,短篇小说由于篇幅的限制,一般采用空间结构,而非中长篇小说的时间结构。这种空间的展示所描述和刻画的是生活的横断面,它通过细节描述来揭示人性和社会最深层次的东西。 短篇小说细腻深刻的特点,使之具备了可以达到"瞬间的永恒"这样一种美学张力。 因此,在时代发生重大变动的时候,短篇小说(和诗歌)往往开风气之先,率先问世,如林间的响箭和空谷的呐喊,震憾人心。 五四时代鲁迅的《狂人日记》,文革结束时卢新华的《伤痕》和刘心武的《班主任》就曾经起过这样的作用。

鸟歌说,小说创作的题材决定素材,而素材的取舍,则是根据小说情节的安排来决定的。 小说的情节安排又是为了刻划人物的。 这是小说创作的一般规律。 当然,也有为了描述和刻画某人物先去搜集素材,再去构思情节的情况。 我们不妨称之为"反向思维"方式。 小说情节的构思的"情境"需要凸显其重要性,趣味性和非寻常性。 鸟歌详细地讲述了情节构思的一些技巧。 他以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张洁的《拾麦穗》,巴斯托的《二十先令银币》和鲁迅的《药》等著名短篇小说为例,比较详细地分析了文学大师们构思情节的技巧。 至于小说中人物的刻划,鸟歌指出,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都可以。他强调了心理描写,角色对比在人物刻画中的重要性。 鸟歌指出,短篇小说中的人物因为处在生活的"断切面"中,其个性不可能是发展变化的,因此,要特别注意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前后一致性。 另外,过度的提示和反复的铺垫都会影响人物的刻画。


讲座会场

文学中的语言,恰如绘画中的线条和色彩。 鸟歌特别强调文学语言的重要性。 小说的语言,尤其是短篇小说的语言,一定要细致,具体,避免空泛和概括。 比如,我们不用"一束花",而用"一束素雅的白玫瑰"。 有听众当时提问:"为什么?" "因为一束素雅的白玫瑰能够烘托情境和气氛,暗示人物的身份和性格。" 小说语言不仅要避免空泛,更要避免失误。 如果在描写四五十年代的场景或对话中,使用80后90后才出现的语言,那将是明显的失误。鸟歌比较赞赏陈忠实在《白鹿原》中使用方言的实践。 方言的使用使得文学作品色彩更浓,感染力更强。

短短的两个小时过去了。 听众意犹未尽。 正如文学爱好者鹤飞所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这是我们今天共同的感受。"

(文 之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