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杯清茶社

聆聽小說的智慧--記半杯長篇小説史話講座


許之微先生

自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在1605年出版《堂吉诃德》起,經過几個世紀的發展,長篇小説已成爲世界文學中的主要表現形式。半杯清茶社有幸邀請到作家許之微先生為文學愛好者們作了一期有關長篇小説的講座。這個名爲《長篇小説史話》的講座在二月十八日于大華府地區的Potomac Community Center舉行,同時開放給zoom的網上聽衆。此次講座由半杯清茶社會員劉淵主持。

許之微先生是一位在長篇小説創作中頗有成就的作家。他歷年來創作並發表了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長篇小說《越洋追兇》和在美國出版的長篇歷史小說集《俄儸斯沙皇傳奇》及長篇小説《嚴冬》。這些作品都得到囯内外衆多讀者的喜愛。他曾受邀舉辦過有關哲學,歷史,文學,宗教,藝術方面的講座。许之微先生在北京大學任教多年。他的讲座向来以清晰的条理,严谨的逻辑,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  風趣精煉的語言及丰富的讲授技巧而为聽衆所称道。

此次講座中,許之微先生把浩瀚的長篇小説按時間順序分爲不同的流派和類型,為聽衆提供了一個瞭解長篇小說史的框架,以便聽衆的後續學習有綫索可循。

在文學流派中,他講述了浪漫主義,现实主义,自然主义,悲观主义,意识流,存在主义和魔幻现实主义 在長篇小説類型中,他分析了愛情小説,哥特式小説,歷史小説,侦探、科幻和探险小说,黑色幽默和政治讽刺小説, 在講述過程中,許之微先生列舉了大量的作家及其代表作品來分析不同的長篇小説類型及影響其的文學流派。

講座結束後,我與幾位聽衆談話時,大家都認爲在講座中有三個地方最令人印象深刻。我把它們整理如下:

1.在講各個文學流派時,許之微先生詳細講述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流派的本質區別。  他指出文学和艺术中的浪漫主义流派从十八世纪兴起,無間斷地影响文学和艺术領域一直到二十世纪。浪漫主义有着强烈的主观色彩,崇尚“唯美”和“理想化”。浪漫主义小说注重作品的艺术效果,文字考究而注重抒情,写环境時重情调,写人物時注重“塑造”,不惜夸张。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是第一部浪漫主义小说。許之微先生指出浪漫主义是“感觉对理性之反叛;本能对理智之反叛;情感对判断之反叛;个人对社会之反叛;想象對真实之反叛”。我的理解是在浪漫主义的長篇小説中,可以把个人情感凌驾于荣誉和义务之上,把炽烈的,未经修饰的纯洁爱情提高到至高无上的地位而贬抑虚伪的理性。而现实主义文学則强调客观和“真实性”,提倡冷静和深刻,注重生活中有代表性的“典型环境”、“典型性格”、“典型形象”,以及符合逻辑和理性的结构。这和浪漫主义的主观,唯美和夸张的手法是不一样的。“  許之微先生指出维克多.雨果是十九世纪欧洲浪漫主义小说的领军人物。在《巴黎圣母院》(1831)中,雨果塑造了美丽熱情的流浪艺人爱丝梅拉达,丑陋而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以及外貌英俊,内心邪恶的副主教克洛德,用美与丑、外表和内心的巨大反差來表現浪漫主义誇張的人物”塑造“的方法。在雨果的《悲惨世界》中,他笔下的主人公冉.阿让充满了自我牺牲精神,也是个浪漫主义的完美人物形象。

2.許之微先生還回顾了爱情小说的发展。如果說文學作品有永恆的主題,爱情一定是其中之一。 爱情小说的特殊性在于其贯穿整个長篇小说史。許之微先生用各個時期中的典型爱情小说來舉例説明不同時期的作者對爱情中不同側面的描寫。這些不同的側重點反映了人的愛情觀是複雜的,爱情小说作家對愛情的描寫是隨社會發展而變化的。

許之微先生指出:自歌德的爱情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起,作家們便致力于揭示爱情中固有的悲剧性矛盾。起初是探讨爱情的专一性和排他性,继而在英国經典小说,如《簡愛》,《呼嘯山莊》中讨论了愛情中的情感与理性的衝突,对爱恨交織的探讨,愛情中两性的社會地位及人的尊嚴,道德和婚姻制度對愛情的影響等等。以《茶花女》为代表,小仲馬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用激情和理想化來讴歌純潔的爱情。而现实主义作家,如司湯達的《紅與黑》中對爱情的描寫则揭示了现实与愿望的极大反差。自然主义和悲观主义文学强调揭示人性,特别是人性中的欲望、贪婪和罪恶,因此更深入地探讨了人性中的恶對愛情的影響。到了19世纪下半叶,在霍桑的《红字》和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中,我们看到了社会对于婚外戀爱情的不容,甚至残酷无情的迫害。許之微先生指出:纪德的作品可以认为是一种對初始愛情小説的回归,回到描寫内心深处澎湃的激情,以及無形却强有力的道德与信仰的束缚。也是从纪德开始,文學中对爱情的描述与探讨延伸到同性之间的恋情。

3.在講世界上不同國家的長篇小説時,許之微先生認爲日本的长篇小说有著獨特的風格。

二十世纪日本文学以其獨特的東方風格很快地得到世界文壇的青睞。长篇小说早在十一世纪初便在日本出现。正是那時日本女作家紫式部所写的《源氏物语》奠定了日本文学的風格基调:日本文学家著意表达内心的主观情感,著重于亲近,热爱,共鸣,怜惜和悲伤的感情。這種傳統一直傳承到今天,成爲日本文學的民族特點。日本打开国门后,文学界曾經一度追随西方,二十世纪初曾深受俄羅斯現實主義大師(如列夫‘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  )的影響,也曾盛行自然主义,乃至形成了基于西方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的文學流派,“新感觉派”等。但很快日本作家就回到了自己民族文學的風格基调。川端康成的《雪国》(1948)是這方面的典範。許之微先生認爲“川端康成在《雪国》中描绘的虚幻之美、洁净之美与悲哀之美达到了极致。对于爱情,作者将唯美的意境融入人物的情感,使作品带着淡淡的伤感和哀愁。这种哀伤的情怀和幽雅的空寂便是日本特有的浪漫的“物哀观”。“他還講到《伊豆的舞娘》和《雪国》写的都是无果的爱情。這與西方爱情小说中热烈的过程和痛苦的结局相比顯示了獨特的東方情調。川端康成的文字饱蘸着唯美和伤感,他笔下悄然的,悠悠无望的爱情,动人心弦。現在的日本作家在寫愛情時依然繼承了川端康成的風格。另一位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的作品也在西方获得极高的评价,《金阁寺》被称为“幻灭美学”的代表作。大江健三郎是另一位日本大作家。他于1994年获诺貝爾文學奖。其《广岛札记》和《个人的体验》呼应了现实和神话结合的世界潮流,即所谓“变异的现实主义”。村上春树则进一步走向魔幻现实主义。這些作家的作品对弱势群体和孤独个人的描述,还是能让读者感受到日本传统文学中的感怀和哀伤。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可以说是表現日本传统風格基调中的感怀和哀伤的最好例子。

講座結束後,聽衆提出了幾個問題,由於時間關係,許之微先生分別作了簡短的回答。


會場


YouTube录像链接

半杯网上的录像链接

(文 楊朝 图 丘霖)

 

半杯清茶社微信公众号ID是:banbeiqingchashe,你可以在微信中搜索加关注;也可以扫描下列二维码加关注。以后你会在第一时间自动得到内容更新。


半杯清茶社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