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杯清茶社

在诗的轻波里荡漾 - 半杯清茶社元月新诗漫谈会侧记

许之微先生正在作“新体诗漫谈“的演讲。

选一个冬日的下午, 捧半杯清茶, 在清茗的氤氲香气和抒情的诗吟中, 倾听那从诗歌的世界而来的, 久违了却依然熟悉的声音…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点点明星散缀在天幕上,那遥远的世界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

“ 她飘过, 象梦一样, 象梦一样的凄婉, 迷茫…”梅雨季节江南小巷, 小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 柔弱、娇美, 纯洁如丁香花一般的姑娘, 梦一般地出现又消失…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诗人踮着足尖,象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

这是2010年元月十日, 半杯清茶社在Rockville图书馆举办的由清茶社会员许之微先生发表的“新体诗漫谈“的演讲。

之微的讲述,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的新体诗产生始起, 以时代为大背景, 追溯新体诗历史的轨迹, 概括地描绘出近一个世纪以来, 现代诗歌起起落落, 或兴或衰的壮阔画卷。 而由之微精选出来的一首首各时期的代表诗作, 由张萌、 刘渊、路阳、 向欢、 李冰 (诗会主持人)、以及之微本人声情并茂地朗诵着, 恰如一颗颗晶亮的星星, 镶嵌在由之微呈现出的现代诗歌起升跌落的轨迹曲线上, 画面一般地生动而亮丽。

近两小时的讲座本身也如同一首行云流水般的叙事诗, 将五十多位听众深深地吸引着: 灰蒙拥挤的尘世仿佛远去了, 那些在心灵深处曾温暖过我们, 让我们眷恋着而不肯忘怀的光泽细柔的词句, 在这时刻, 变得鲜活了,向着灵魂的更深处漫溯。

之微认为, 情感和意境是诗的生命。 当新体诗在五四新文化运动 中产生时, 正是郭沫若、刘半农、 康白情、 宗白华等天才诗人们在创作中迸发出的丰富情感, 以及新体诗营造出的特有意境, 使诗歌达到可以与唐宋诗词媲美的境地,新体诗这才站住了脚。 从1925年到1950年是中国新体诗的发展和鼎盛阶段,以徐志摩、戴望舒为代表的诗人们把文字的优美和力量发挥至新的高度和广度。读他们的诗, 在感动之余, 你会想到, 随着历史风云变幻, 我们失去了多少宝贵的精神财富。

诗是文学殿堂中的贵族, 她承载和表达的是人类丰富的情感。 在人类的情感中, 有爱恋,、喜悦、 激动、 兴奋。 有恬淡,、温和与柔情, 还有沉郁、忧愁、哀怨和凄凉。 也还有愤怒和仇恨。 在文化专制时期, 被禁锢的不仅是人的思想, 我们的情感也遭到禁锢。 人们掐去了所有柔嫩的优雅的感情的枝叶, 让心灵长出粗硬的外壳。 中国人的情感几乎只留下两个极端: 一端是愤怒和仇恨, 另一端是亢奋。 就象五彩缤纷的花园里只剩下彤红彤红的一片。对情感的封闭和扼杀, 造成深远的影响。 中国的诗歌要振兴, 首先需要的是从浮躁和狂热中冷静下来。当人们追求良心而不是金钱, 追求爱情而不是异性,追求美丽和崇高而不是低下和粗俗, 中国的诗歌就一定会重现辉煌。

会场一角

我一直相信, 在人们的心里, 真的是有这样一根心弦, 而这根心弦, 真的是能够被拨动。 在这样一个异国他乡的图书馆, 重温那些曾经在我们青少年时代伴随过我们成长的绚丽诗篇,无疑深深地拨动了海外儿女们心中的美妙琴弦。

与会者们热烈的参与, 为诗歌讲座带来了再一次的高潮: 从对诗歌表达中乐观向上的情绪的欣赏, 到对”东方语境西方诗源”的诠释; 从现代诗歌类型的拓展, 到古典诗词的渊源流长, 从欧洲文学和音乐史上的“狂飙运动”到新诗创作的“冰山效应”,诗词爱好者们纷纷加入讨论, 各抒己见。 半杯诗人路阳激情朗诵了现代诗人海子的两首诗作; 哲学家陈一川先生将他精心挑选并录制的诗词歌曲磁带赠送茶社, 并即兴为大家演唱了一首诗词歌曲《我住长江头》,歌唱家张丽慧在一旁轻声地和唱,悠扬的歌声和隽永的诗句,款款汇入人们的心田;作家周庆民 (笔名 轻鸣)和杨鹤飞 (笔名 老蛮)分别就新诗的阅读和创作感受,同来自两岸三地的文学爱好者们分享他们的审美及思考心得,并展望汉语新诗的创作前景。张伊立在发表感言时通过对比不同时代和人物的数首诗作,阐述了她对创作立意和诗词意境的理解,以及对美感、艺术、文学和人生的体认和感悟。

冬雪沉静, 时光不语。 与会的人们被盎然的诗情深深地感动着, 在诗的轻波里荡漾:

呵,抬头是你

低头是你

闭上眼睛还是你

即使身在异乡他水

只要想起

日光岩下的三角梅

眼光便柔和如梦

心,不知是悲是喜……

散会时,有人感叹还有这么多的人依然钟情于诗歌艺术;有人赞誉这是他所经历到的最卓越的才情激荡…。但我觉得,更为可贵和难忘的是,在这严寒的冬日里,我们共同走过了一段美的历程。

(文: 二水 丘 霖 图: 丘 霖)